咸阳师范学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(二)

发布日期:2025-10-27浏览量:

凝心聚力谋发展,守正创新谱新篇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,咸阳师范学院全体师生怀着高度的政治热情,密切关注全会盛况,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。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成为校园里热议的焦点。

共识在凝聚,力量在激荡。广大师生深刻体会到,全会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锚定了航向、规划了路径,倍感光荣,使命在肩。他们纷纷表示,要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将个人奋斗和学校发展融入国家伟业,把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到教书育人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环节、全过程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咸阳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,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!

地理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 博士 杨军军: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,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新起点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乃至更长远的国家发展举旗定向。其中,“科技自立自强”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并被列为“十五五”时期的主要目标之一。全会不仅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,更具体提到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这让我感受到国家正以极大的决心,将发展的动力切换到创新引擎上,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,这关乎国家的长远未来。

历史文化学院教师 三级教授 肖健一: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。会议公报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,高度评价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。会议公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、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,需要不懈努力、接续奋斗,并对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、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、当前形势、工作任务等做出了全面部署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、开启“十五五”新征程的关键会议,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重要会议‌。会议公报提出了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: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。会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明确了七项核心任务,这些目标是2026-20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,旨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,让我倍感振奋,深受鼓舞,对未来也更加期待。我们将在工作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,更加认真的工作态度,更加突出的业绩,为实现2026-20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  蒲创国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“十五五”的壮阔蓝图。未来五年,对国家而言,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,对青年学子而言,是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黄金成长期。作为思政课教师,我们要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,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,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于丽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的“十五五”发展蓝图,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举措,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校准了航向。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,教育作为基础性支撑,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现代化进程成色。作为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,我们肩负着 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 的根本使命,更应主动将全会精神融入教育实践的各环节。我们在教学中锚定高质量育人目标,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,着力培育兼具高尚师德素养、扎实专业功底与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育人才。我们深耕教育一线,助力破解基层教育发展难题,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我们主动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,优化课程体系,强化实践育人,推动教育与产业、科技深度融合,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学科教学(语文)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 罗诗语: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“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”“实施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”的部署,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思考。我认识到,未来的语文课堂,不应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,而应是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智慧场域。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,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古诗文情境,实现作文的智能批阅与个性化指导,让因材施教达到新高度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必须坚守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引导学生在信息浪潮中明辨是非,用科技赋能人文精神的培育。作为一名准语文教师,我渴望探索“人工智能+语文教育”的新路径,让传统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,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素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。

学科教学(数学)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 倪晨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“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”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。数学作为基础学科,既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数智时代教育育人的关键载体。作为未来的数学教育工作者,我们肩负使命,要积极探索数智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,利用智能工具赋能个性化学习,将抽象数学与前沿科技、生活实际紧密相连,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。我们将努力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积极践行者,让数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,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教育动能!

文物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 李凯旋:全会领航,文博担当。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使我备受鼓舞。全会擘画的“十五五”发展蓝图,不仅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为我们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。作为一名文物专业学生,我自知要将专业知识学习与“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”这一重点任务结合起来。今后,我当以全会精神为指引,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,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家国情怀,勇担历史使命,通过切实行动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。

小学教育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 边静茹: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,我们倍感使命在肩,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,事关“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”的全局。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使命:一是坚守“立德树人”根本,钻研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,引导小学生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;二是服务“教育强国”战略,探索“双减”背景下提升课堂质量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;三是锤炼“大国良师”担当,夯实专业基础,立志扎根一线,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坚实后备力量。

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2201班本科生 冯毅:全会提出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,当前我国创新力持续提升,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稳步前进,这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。我们要打破思维局限,在专业学习中主动探索未知,在科研实践中敢于攻坚克难。积极参与校企合作、创新创业项目,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创新成果。牢记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,聚焦国家战略需求,以青年智慧攻克技术难题,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实现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。

地理与环境学院土管2301班本科生 薛瑜轩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,让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我深感责任重大。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,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。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从深厚文化底蕴中汲取精神养分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、新媒体传播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,让优秀文化贴近生活。在守正创新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,用文字、影像等形式传递正能量,让青春声音与时代同频共振。

历史文化学院历史2301本科生 郝艺超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“人民至上” 理念,让我对青年担当有了更真切的理解。青年的价值,不仅在于个人成长,更在于服务他人、奉献社会。我们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、社区服务、绿色发展等实践领域,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校园里主动关心同学需求,参与志愿服务;社会中走进基层、贴近群众,在实践中锤炼品格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幸福、国家发展紧密结合,以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的作风,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付出中绽放光彩。

外国语学院日语2202班本科生 徐若尧: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,“高质量发展”“挺膺担当” 等关键词深深烙印在我心中。全会指出,青年成长成才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广阔舞台,而国家进步也需要青年的新鲜血液。我们不能只做书本知识的接收者,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。课堂上深耕专业领域,夯实知识根基;校园里积极参与科创竞赛,锤炼创新思维;社会中投身志愿服务,践行社会责任。把每一次学习、每一项实践都转化为担当的底气,在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领域勇当生力军,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!

音乐学院舞蹈学2201班本科生 王悦: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,让身为大学生的我倍感振奋。全会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接续奋斗,这让我深刻认识到,青年一代既是历史见证者,更是实践参与者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,把个人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。在专业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,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,始终牢记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初心。唯有将青春理想锚定强国目标,在各自领域脚踏实地、勇攀高峰,才能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,用实际行动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。